人气 2189
2011-11-17 19:43
|
-------------------------------------- 一場超大洪水,沖出許多醜陋的真相,但多可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人人想伸手去拿不該拿的東西。如果災難過後,仍不能認清真相、認真懺悔、努力改過,可怕的災難會不時復至、永無已時。 超大洪水的發生本身即與人類強要向大自然索取過多的資源、排放過多的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遷加劇、雨水不以時至、一來就創下歷史巨量有密切關聯。不過茲事體大,不是小小的台灣所能為力。 但超大洪水,乃至並非超大的洪水,一雨即成災,令漁村陸沉、山村埋沒,則毫無疑問,是我們貪得無饜地拿了太多不該拿的東西。以林邊鄉為例,許多地區一雨即浸泡水中,稍大的颱風,則更大的區域成為水鄉澤國,居民早已司空見慣,而且也深知其來何自:由於地層下沉,林邊鄉端靠年年加高的堤防才不致淪為波臣。而地層所以下陷,直接的原因就是抽取地下水養殖魚蝦,地下水一天天枯竭,地層就水落陸沉,數十年旦旦而伐之,居民就一日復一日愈陷於海平面之下。 山村被土石流淹埋,政府想要與大地爭水,大舉挖山鑿穴,將荖農溪的部分水流強引至曾文水庫,究竟是否導致山嶺崩塌活埋數百村民,至今仍待專家勘查鑑定。但越域引水工程也毫無疑問是甘冒破壞水土、擾動大地與山川的和諧關係,博取水源的行徑。果真是山崩埋村的禍首,則為這一點點利益,代價何其慘重!即或不然,或有的風險也未免偏高,若有替代方案,絕不應採取。而替代方案垂手可得,那就是要求下游使用者節用水源,利用廢耕或沉陷土地多設人工湖,不需承擔太多的代價、高昂的風險,數年之間立辦。此次惡水橫流,素為淹水所苦的南科,只因為開挖了大小三座人工湖,即可安然無恙,正是具體的例證。 然而山區土石流成災,有一個禍首則是千夫所指,那就是漫山遍野的高山蔬果、茶葉的墾植。欠缺管理、未經專業評估,只是為了謀一口飯吃乃至賺些小利,導致地層鬆動、水土破壞,為土石流提供了最大的火藥庫;尤其921大地震讓山嶺深受震撼、地形地貌大為改變,這樣向山向地討些利益,往往就招來殺身之禍。 災難發生,立即引來更多聞風逐利的人物;下焉者,搶奪一些漂流木、逃竄魚、河砂之屬;地方政府與士豪劣紳則見到中央以千億計大灑銀子、各方善款如潮湧至,其中可以藉救災、重建之名上下其手之處不盡其數;中央方面原本已因舉債過多許多無米之炊大小建設,逮住編列特別預算的機會猛往其中填塞。 搶些河砂、流木者固然吃相難看,但無後殃;地方與中央各級政府瘋狂爭取建設,不僅留下沉重的債務讓子孫萬代背負,而且許多不專業、不必要乃至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蚊子館,則於虛耗國家資源之餘,還留下無盡後患。 該如何補偏救敝?最根本之道,就是不但不再拿不該拿的東西,過去竊取的,也要盡力歸還。從北到南這一長條美麗卻淪陷的海岸,要立刻停止任何濫抽地下水的禍己禍人的行為,除非付出極高的代價;專家主張將地下水視為礦藏,確是釜底抽薪之計。同樣地,山區任何墾伐栽植也都應視其對環境的可能衝擊嚴加管制。 不過,數十年來,地方到中央政府對此均束手無策,攘臂搶錢所做所為常適得其反。因此,這次重建,可否要求來自納稅人的公款由納稅人組成監督委員會嚴格監控;但來自民間的善款,應由全體台灣人民自行組成運用小組委由人民信賴的專業人士秉著良心做最長久的規畫。 【2009/08/28 經濟日報】 桃源鄉長籲全面停工安檢 最好停止越域引水工程 三民鄉反越域引水自救會總幹事韃虎昨天表示,居民擔心開鑿隧道造成地層水脈和生態環境破壞,結果還是發生意外,決策單位難辭其咎;桃源鄉長謝垂耀則希望中央能審慎重新評估,即然隧道已開挖卻發生意外,能全面停工做安全檢測,避免憾事發生。 荖濃溪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十年前開始規劃評估時,即遭到桃源和三民鄉的強烈反對,兩年前開工時,引發桃源和三民兩地居民組成自救會進行抗爭,不過南區水資局以執行中央政策為由,動用公權力排除抗爭行動,雖然兩地居民心有不滿,但也只能徒呼奈何。 這起氣爆事件發生後,再度引起三民和桃源兩地居民的關切。韃虎說,三民鄉至大埔段分佈有重要水脈,在距離在隧道北方約四公里處的民權山區也醞藏有豐富的瓦斯天然氣,居民稱之為「三民火」,當初鄉民反對開挖隧道,但專家都說評估沒問題,現在發生意外,是不是當初評估單位要負起責任 桃源鄉長謝垂耀表示,儘管桃源鄉民當初激烈反對越域引水工程,但原住民的聲音太微弱,水資局不顧地方反對,仍然以執行中央政為由,強行動工,讓鄉民很無奈。 謝垂耀說,如今發生工安意外,水資局也只暫時將出事的大埔段隧道停工檢查而已,但他認為應全面停工,做徹底的安全檢查,最好能撤銷越域引水的工程案,符合地方民意。 2007-11-06╱聯合報╱第18版╱高雄縣新聞╱記者阮正霖∕桃源報導 --------------------------------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 地方反彈:破壞祖靈及水脈「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從發包施工至今,地方反對聲音從沒斷過,認為工程破壞了布農族人的「祖靈」,也有人是從環境保護的觀點,多次阻攔工程進行,桃源鄉長謝垂耀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視族人心聲。 為解決大高雄缺水問題,經濟部水利署規畫在豐水期時由荖濃溪越域引水至曾文水庫,工程在民國九十三年初發包施工,分成東西兩段進行,全長十四公里,其中東隧道全長九六一四公尺、西隧道長四四○四公尺,預計一○三年完工。屆時每天可增加六十萬噸民生用水,供南部地區民眾使用。總工程費二一二.九億元;目前施工進度約廿%。 越域引水打通中央山脈進行隧道工程,引發布農族人強烈反彈,多次阻攔荖濃溪引水攔河堰工程,也造成攔河堰工程多次停工。謝垂耀表示,這麼大規模破壞環境,付出的代價難以估計。 他說,地方也擔心這些屬於原住民的土地未來會被限制開發,進而影響原住民生存。 高縣縣長楊秋興表示,反對越域引水態度都沒有改變,因為工程破壞當地的溫泉水脈及一般水脈,衝擊地方觀光。 水利署南區水資局長楊豐榮指出,曾文溪越域引水工程是政府用水政策,也盡力與地方人士溝通,工程儘量雇用當地人,並提出各種回饋辦法,化解地方阻力。經過地方的諒解,現在已沒有抗爭了。 2007-11-05╱中國時報╱第A7版╱社會新聞╱蘇益忠、汪慧星==========================================================高金素梅:推動原民部落轉型【經濟日報╱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2009.09.08 03:54 pm 台灣每年都會遭受颱風侵襲,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幾乎都在原住民族地區,立委高金素梅說,目前每年政府遭受天然災害所需付出的最低成本200億元來計算,建議政府不如拿該經費,作為原住民部落的產業轉型。 高金素梅指出,2005年統計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原住民部落共20個,農作面積2,285公頃,每年農業產值僅12億3,700萬,平均每公頃一年的產值約50萬元,盈餘約三成也就是15萬元。近年,新竹縣尖石鄉的司馬庫斯、新光及鎮西堡部落,台東縣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台東市卡地布部落,屏東縣春日鄉的七佳部落等,族人都自力尋求回復以前祖先所留下的傳統文化,並創造出部落的新生機。 她表示,社會與政府應鼓勵並正視原住民祖先世代傳承下來獨特的山林文化,以作為部落重建之本。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8月26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三年的重建時間,幾乎可預期政府會最短的時間內專制地執行重建計畫,製造出更多的新好茶部落及新的金峰鄉,但可能帶來原住民部落更多的問題和災難。 高金素梅認為,「快」絕對不等於「好」,繞開了原有規劃法令,絕對是未來重建工作最恐怖的一頭「巨獸」。政府災後重建的角色,應該是健全資訊,提供詳實的地質調查與生態環境評估,為原住民族主體營造一個能夠放心討論集體未來的平台。 目前,多數原住民災民尚處於收容階段,呼籲政府,重建工作應該始於安置,妥善的安置應能維繫原住民部落原本的社會關係網絡。 她表示,處理好安置,才有緩衝時間來細緻探討部落的需求,希望每一個有遷村考量的部落,應該讓原住民的學者專家擁有參與決策的權力,化流離的危機為團結的轉機,促使各族原住民形成一股力量,重新發掘並思索部落與環境共生的智慧,在災後重建過程中發揮出來。 原住民渴望的「回家」不只是實體環境的重建,也是部落網絡的再凝結,部落重建需要政府及社會用更多的耐心、更多元的思考、更公平的原則及原住民族基本法的精神作為依據。 【2009/09/08 經濟日報】 -------------------------------- 88水災造成桃源鄉勤和村與那瑪夏鄉民族村被土石流毀村、甲仙鄉小林村崩山,一個月過後三地居民仍不時指控災難是因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所造成,不斷要求政府應查明真相,給社會明確交代。雖然監察院等單位已展開調查,但調查方向是否正確是真相可否重現的重要關鍵,筆者認為調查單位應從三個方向分別釐清爭議:一、該工程是否必要;二、該工程施工過程各種缺失;三、88水災土石流災難與該工程的相關性。而其中以第一項最為關鍵,筆者將理由陳述如下: 一、越域引水隧道工程經過5段斷層、3段破碎帶;斷層帶分別為荖濃斷層、高中斷層、旗山斷層、表湖斷層及平溪斷層帶,破碎帶則分別為荖濃溪背斜軸部、荖濃溪向斜軸部、過河段與東引水隧道西洞口段等。為什麼在如此嚴峻的地質條件之下要進行越域引水隧道工程?88水災後從勤和、民族至草蘭溪各洞口段附近都產生嚴重崩塌,土石堆積高度全超過10米以上。 二、原住民基本法第20、21條規定在原住民地區開發土地、資源利用必須取得原住民同意,水資局強行在桃源施工,顯然是「行政暴力、圖利財團」的行為,侵佔原住民生存權益。 三、2006年高雄縣政府曾舉辦「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研討會,會議中水利署推薦學者:逢甲大學水利工程研究所龔誠山副教授報告:由於荖濃溪雨季濁度甚高,估計全年僅可取水80天,最多引水6千4百萬噸,僅為原計畫的4分之1,這樣的引水工程已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既然不符合經濟效益,水利署為何會繼續執行? 四、水利署當初為了說服社會大眾,在越域引水工程的效益分析報告中作出誇大的論述,「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每年效益高達1兆4,456億」,有必要追究論述官員與研究學者的責任。 五、水利署96年所作南部地區用水量的評估計畫中指出,經濟中度成長目標年110年每天需水量為401萬噸,已較92年推估的480萬噸,減少79萬噸/日,遠大於此越域引水工程預估每日取水量60萬噸/日。 六、近5年曾文水庫在颱風季節每年皆進行洩洪,顯見工程的效益嚴重被誇大,況且曾文水庫淤積嚴重,為何不以清除淤積代替越域引水工程? 而更不該興建的理由是在梅山與勤和之間,長久以來就已存在兩大超級土石流崩塌流域,花212億興建越域引水工程,只能說台灣人花212億興建一座3公尺高、全世界最貴的攔沙壩,而88水災只提前證明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的荒謬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