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牛到台湾 艺术+商业可更细致 【2009/01/16/联合报/本报记者/周美惠】 下月起,将有上百头艺术牛陆续奔上台北、台中与高雄街头!台湾首次举办世界最大型的公共艺术「奔牛节」,以艺术之名营销台北城市形象,但牛群中,也跑进了几只广告牛…… 艺术+商业可更细致" TITLE="奔牛到台湾 从某牌奶粉罐走出来的牛。记者周美惠/摄影 在全球奔跑了11年,号称是全世界最大型的公共艺术「CowParade(奔牛节)」,今年奔进台湾!台北市成为全球第65个举行奔牛节的城市。 这些邀请全世界艺术家设计的艺术牛,也加进了台湾的作品,等于是国际艺术家的「联合国牛圈」,目前不仅在华山艺文特区展出,还将奔出牛栏,走上街头。 扩散艺术 要有贡献 自1998年,瑞士苏黎世首创Cow Parade以来,奔牛节已「横扫」全球60多个城市。负责筹划CowParade的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康乃迪克州的公司,其营销模式是结合公共艺术、城市营销及慈善募款。首先号召艺术家在白色素牛身上施展创意,接着将彩牛置于城市街景,以节庆式的艺术嘉年华带动城市观光;最后将公开展览过的牛拍卖,所得捐给慈善机构。 这种模式让公共艺术摆脱了特定基地以及由公家出钱的传统作为,「以更积极之作为扩散艺术,对社会有贡献。」台北教育大学文化产业学系系主任黄海鸣评析。 置入营销 坏了艺术 一家创意设计公司让彩牛的背上,驼着该公司设计的公仔产品。记者周美惠/摄影 正因为摆脱公家及特定基地的特点,奔牛节经常邀请当地艺术家参与,并由民间企业赞助。在这些色彩斑斓、造型殊异的牛只里,有的是完全由艺术家充份创作,有的是赞助商与牛只巧妙结合,让艺术也带上一抹商业色彩。 台湾由「放(FUN)国际文创」引进奔牛节,在取得北市文化局主办后,总计约109头牛在下个月初走上台北市政府和附近商圈广场,并从市政府延伸到忠孝东路。五月之后,奔牛节将迁徙到台中及高雄。 目前这批牛在华山创意园区展出,约84位艺术工作者、设计师参与创作,也有数家企业赞助此活动、同时参与设计行列。 做打电话状的牛,身上充满某电信公司的产品及广告辞令。记者周美惠/摄影 在看过这批全世界最炫的牛群后,仍引来不少观众质疑,为什么有的赞助商要这么大剌剌把商标和商品挂在牛背?包括电信服务的广告词、奶粉业者在牛身上安装了投票按钮,请消费者投他们家的乳品一票、牧场业者直接在牛的身上打了牧场大名,另有一家文化创意公司甚至让产品直接跃上牛背。这些明显置入广告的牛,夹杂在艺术家的创作中,以公共艺术之姿现身在公共空间,数量占总数的一成以上。 操作粗糙 应受批判 这是艺术还是广告?若是广告,那么在公共空间出现时,究竟该不该付广告费? 台北市「公共艺术审查委员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委员批评,奔牛节既强调是公共艺术,那么就需检视每一个参与机构处理艺术的手法。在国外,赞助企业会委由艺术家将企业的Logo巧妙地隐藏在艺术化的图案里,而台湾企业的操作手法明显「粗糙」、「表现形式应受批判」。 艺术可以巧妙的结合商业,某家知名计算机厂版赞助的牛,手法就不觉得粗糙。记者周美惠/摄影 这些牛未来设置在什么地点?是另个焦点。文建会三处科长周雅菁指出,与「奔牛节」性质相仿的「柏林熊」,也曾出现身上有麦当劳或荷兰银行Logo的熊;不过,这些企业熊会摆放在企业店门口,有所区隔。黄海鸣说,他印象中CowParade规定不得在牛身上安放文字,以避免广告化,部分厂商这么做,并不高明。 引进奔牛节的放国际文创执行长陈秉鸿则解释,游走在广告边缘的牛都是厂商委由商业设计单位所为、并非艺术家的创作,呈现出来的效果确实有点让人「遗憾」。但主办单位在考虑当前经济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妥协」,乃致让奔牛节的城市营销效果「打了折」。未来在走上街头时会进行区隔,希望让能够代表台湾精神的牛出头天。 |